1月14日,随着C6904次列车停靠吴川站,由中铁建设承建的吴川站正式恢复客运,加速助力广东省打造“一核两极多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
吴川站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长岐镇,为既有线改扩建工程,是广东省历史上标准最高、线路最长、投资最大、方案最复杂的铁路——广湛高铁的重要中间站。该站于2024年3月6日起暂停客运服务,进行旧站拆除并修建新站。“升级”后的新建吴川站总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542.7平方米改扩建至9980平方米,面积扩大了近4倍,站场规模增至3台9线。
吴川站以“飘色叠翠,腾飞吴川”为设计理念,建筑屋顶采用吴川当地岭南风格的坡屋顶,檐口通过细部的刻画表达吴川建筑之乡的城市名片。吴川站地处沿海台风高发区,对站房屋面的抗风揭要求达到标准值4.939千帕,安装精度要求达到1毫米以内,设计为改善型抗风掀屋面构造,为施工带来极大挑战。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在施工中采用直立锁边铝镁锰合金屋面板,配合专用电动锁边机进行咬合,使屋面板处于对边简支的受力状态,有效提高了屋面板的抗风强度。同时,针对檩条焊接、天沟安装、防水处理等工序多次进行深入的细部优化,每一块面板进行单独尺寸核算,对1200块铝锰板精准测量加工,高质量完成坡屋面施工,确保对设计形态的完美还原。
吴川站实景(中铁建设总承包公司 供图)
吴川站立面通过竖向杆件的渐变以及层层堆叠的处理形式,形象而又生动的表达出吴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川飘色”的精髓。为完美展现“吴川飘色”视觉错位、色彩斑斓的艺术特色,项目团队对外立面进行深化设计,对首层外幕墙铝板进行了10余次取样对比,最终采用色彩突出、纹理多样的仿石材铝板,与二层颜色区分,使立面更有层叠感。吴川站外立面使用的弧形铝板多达13种不同规格,同时受温差及运输过程中的挤压影响,易造成变形,对安装工作带来极大考验。项目团队先后进行3次方案研讨,将BIM建模、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到建设当中,采用“密封胶+支托”的安装方式,将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内,顺利解决了铝板的易变形、安装难的问题,确保了弧形幕墙的飘逸美感展现。
此外,吴川站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吴川市的地标性“名片”工程,项目团队高度重视站房建设与当地民间艺术文化元素的融合,技术团队到吴川市博物馆、文化馆等地查看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吴川地域文化,在候车大厅施工过程中,提取当地“吴川飘色”中神将、仙女等神话角色特有的云肩装饰点,融入吴川特有花卉——玉蝶梅,形成以白色和木色为主色调的玉蝶梅主要视觉纹样图形,巧妙地将“飘色”服装元素和当地特色融入站房大厅建设当中,让旅客在候车厅感受当地浓厚的文化特色。
“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一次成活、一次成优”总承包公司广湛铁路项目负责人刘彦涛介绍道。从桩基施工到建成运营,项目团队秉承优质高效两手抓,在工作面受限、交叉施工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等情况下,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超前组织、合理穿插工序,仅用7个月有效工期便高效高质的完成建设工作,为广湛高铁建设取得重要的节点性胜利。
吴川站恢复客运后,将加快吴川与广州、湛江等区域开启高速互联互通模式,推动粤西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广西北部湾以及海南等区域联动发展,为广东西部再添一座“名片”工程。